隨著保險行業進入償二代過渡期,險企正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補充資本金。
6月11日,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監管一處處長郭菁對騰訊財經等媒體表示,目前各險企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經提交至保監會,不過,在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即償二代)下,已經對各險企資本金產生不同影響。
郭菁表示,在償二代下,保障型產品的資本要求要比理財型產品略低。因此,“從資本要求上來看,償二代對保險公司經營保障型產品有引導作用”。
償二代考驗險企資本
償付能力指保險公司償付債務的能力,保險公司在開展業務時,需要具備和其承受風險及規模相應的資本。由于保險行業的特殊性,監管層對于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格外重視,并做出規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應保持在100%之上。償付能力充足率即資本充足率,是指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率。
償二代全稱為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其最大的特征是“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的監管思路,可以實現風險在事前中后三個階段全流程的監管體系。
現行的償一代是以規模為導向,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核心指標“最低資本”與業務規模呈正相關。而與償一代不同的是,償二代是以風險為導向,分別從定量資本要求、定性監管要求和市場約束機制三個方面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監督和管理,這也被稱為是償二代的“三支柱”建設。
在償二代的第一支柱即定量資本要求下,監管工具主要包括量化資本要求、實際資本評估標準、資本分級、償付能力壓力測試等。不滿足定量資本要求的險企,則將被監管層采取干預措施。
華東某壽險公司高管對騰訊財經表示,對于險企而言,償二代可以更加全面地檢測經營質量,并對其管理水平、產品結構以及資本使用效率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位高管直言,償二代將對中小險企產生較現在更多的壓力。
不過,償二代對整個行業來說,將是一個利好消息。該高管表示,目前監管層對于險資應用逐漸放開,有些保險企業資金扎堆信托等高風險行業,對于償付能力來說會是一個挑戰,而償二代是從防范這些風險來出發的。
險企紛紛補充資本金
承壓于業務的迅猛發展和新的償付能力體系要求,險企在2014年以來,已經掀起一輪補充資本金熱潮。
騰訊財經注意到,僅就2015年以來,就有超過20家保險公司宣布其融資方案。其中,以股東增加注冊資本金為主,此外還有一些險企利用發行次級債來進行融資,以期達到監管層對于償付能力的要求。
在2014年舉行的第15屆精算師年會上,郭菁曾經表示,保險業快速發展對資本的需求,與有限的融資渠道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困擾保險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之一。
為解決這一問題,保監會也在為保險公司開拓新的資本補充渠道。
6月11日,郭菁表示,目前保監會已經與有關部委溝通,并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允許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同時,保監會還在研究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事宜,他透露,《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在近期正式發布;此外,保監會還積極鼓勵保險公司海外發行資本工具,并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將進一步打開資本補充的空間。
郭菁介紹,以上所述三種資本金補充方式,目前均有收到保險公司申請。
騰訊財經了解到,在險企補充資本金的渠道上,大多數險企選擇股東直接增資的方式。此外,還有部分保險公司通過發行次級債進行融資,相關數據顯示,保險業目前的次級債的發行規模大概在2000億元。中國平安以及中國人保都是次級債的試行者。
為解資金之渴,還有一些險企已啟動IPO準備,這其中或將出現泰康人壽和中國再保險兩者的身影。